与野人部落结缘是四年前的事了,当时我还在长沙读大学,计划一次暑假去北方徒步旅游。在网上认识了默涂,商量一番的结果是从北京徒步一直向西,用一个月的时间。很显然计划最后总是不成行。不过默涂倒是自己去了,骑车从北京一直到青海湖,看他游记是说一路上甩了不少人。后来好像过了一年,又看到默涂骑行了大兴安岭,具体是海拉尔一片,当时在南方的我,对这北方的秋色沉醉,有一年的时间一直在试图去那徒步。以上这些都是唠叨话,默涂已经不知道跑哪去了,微信里存着Clank。Clank发的照片在我的朋友圈里是另类的,而这些恰恰是我真正想融入的户外。《荒野求生》是大家都绕不开的话题,野人部落整理的中文版是我一直在访问的网页;然而,在我这一年多徒步登山的时间里,接触到的人,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喜欢《荒野求生》栏目。“户外”这个概念很大,荒野求生式的是我喜欢的,这点跟Clank惺惺相惜,虽然我现在只是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徒步登山。以后再写点东西说说这些。 好了,后来发现Clank是野人部落的大BOSS,因此就看能不能来这里写点东西咯。
我现在在北京读研究生,来了两年差3个月,徒步登山一年多一点,用Clank的话说是一周一露营(哪有那么夸张,我平时是很认真的搞科研的好不好)。这一次,说说大家熟悉的海坨山。关于海坨山的沸沸扬扬的新闻,我就不讨论了;附加最近的最新消息(如果有北京山友搜索到此文):姜庄子村随便上,啤酒溪晚上可以上,闫家坪看运气见缝插针,海坨村就基本不用想了。
我并不想写成攻略。在我的生活里,我希望有那么一座山,在我工作、居住的周边,它的难度不是那么大,但路程、风景等都让我感觉舒服。在中南大学的时候,后山就是岳麓山;考研复习的时候,下午5点钟可能就自己溜上去,半小时,然后看十分钟日落,再下山;山脚买点水果,再去食堂吃个晚饭。不需要约伴,想去就去,也没有约束,那半年的时光,虽然爬个岳麓山是写不进履历里的,不过相比现在的计划路线、装备、控制食物等等看着高大上的,我倒是没有那种预约的轻松。脑子里萌生这样的想法,如果海坨山可以成为我在北京周末的一个去处。当然,很难;当然,如果在我住的五道口边上来个岳麓山,更难。
OK!那么以后dby就在野人部落写写自己在北方的户外浪生活咯!
一:海坨山区域地图
海坨山离北京市区近,公交从市区到达延庆之后,小面包车包车就可以过去了;大海坨山顶和小海坨山顶都在2000米海拔,风景很好;穿越路线两天可以控制在30km之内,路径明显。因此,这样的一个地方,最适合周末两天的徒步扎营。
图一是一份北京离线底图(蓝色线表示可以走的路线),图二是谷歌上的海坨山(红色线是我15年和16年两次走的路线)。2015年5月,从闫家坪→鞍部扎营→小海坨→啤酒溪;2016年5月从闫家坪→鞍部扎营→大海坨→玉渡山景区。
2016年5月14号,北京下起了小雨,与其它两个小伙伴就决定去看云海。在北方要看云海还是挺难的咯。
第一张是站住大海坨山居然看到100公里外的小五台山戴雪。第二张是看10公里外的玉渡山水库。
转眼4年过去了啊……你也快毕业了!像你这样单纯喜欢户外的并能每周一次的孩纸越来越少了!你的标题也是我所向往的,有空去后山走走就好。不需要多么壮丽的景观,但求舒心。多年后,当你回头看自己现在写的文字和你我的互评是不是会很有感触?! 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