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地形、定路线、找营地、辨方位,你需要这张图

等高图

等高图是户外活动中简便易用的工具。

山野寻路,必须要了解地形,普通的地图只能反应方位和距离,而三维地图又过于依赖网络和电子设备,因此,等高图就是一种最佳的解决办法。为什么需要它?

一位登山者正在攀登一座山峰,眼前有两条路,一条路从山的南面上去,另一条路从山的西面上去,他希望寻找一条坡度较缓的道路,这个时候等高图就可以帮助他。

几位山友去山区徒步,时间已经到了下午4点,是时候为自己寻找一个营地了,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地势略高,平坦,离水源近的营地,等高图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。

一位山友希望开辟出一条新的路线,从甲地翻越几座山峰到达乙地,在出发前他需要了解一下这几座山峰之间是否有可能穿行,这种时候等高图也是一个极佳的工具。

典型性的等高图

典型性的等高图,将三维的山峰地形映射到了二维平面,从这张图上很容易就可以看到:左边的山峰顶部海拔300米,右边的山峰海拔400米,两座山峰之间有一个鞍部,右边的山峰坡度平缓而左边的山峰比较陡峭。

等高图的信息

等高图是一种巧妙的将三维世界映射到二位平面的图。等高图可以直观的告诉登山者,海拔高度,山区地形地貌,距离等重要地理信息。

等高线上的数值,即为该点的海拔高度。在此基础上,还可以换算出两点之间的温差,即海拔每上升100米,则温度下降0.6°。此外,等高线上的数值还分别衍生出以下的几种高度:

海拔高度—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,叫做海拔高度。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;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,非相对高度。

相对高度——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,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,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。

典型性的等高图

如图甲处的海拔高度为1500米,乙处为500米,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。

等高图还可以告知登山者,山区的地形地貌,比如:

典型性的等高图

各种地形地貌都可以在等高线中一一对应。

在判断完各类地形后,还可以依据以下两个原则对地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——

陡坡与缓坡——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,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;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。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,则需要根据比例尺确定。

等高图

图中左边的缓坡等高线分布较疏,右边陡坡则分布密集。

阳坡与阴坡——等高线地形图中,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,反之为阴坡。记住: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来判断。

通过等高图的比例尺,还能够反映出距离,路程,从而估算出行进时间。

等高图基本要素

等高图并不复杂,最主要的要素有比例尺、等高线等,现在为大家详细介绍该如何看懂一张登高图。

比例尺——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,例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图中的一公分,为实际距离的一公里。通常,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更高。

通过比例尺,可以换算出两定点之间的大致距离,从而指导所走的路线,或推算营地距离山顶之间的距离。

等高图

等高线——指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,是通过连接地图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的点得到(其上标注的数字即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),在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同。

等高图

等高线制图原理。

等高线类型:按作用不同,等高线有以下四种类型:

等高图

等高线四种类型图示。

  • 首曲线:是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;
  • 间曲线:是用以显示曲线所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;
  • 助曲线:是用以显示间曲线还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;
  • 计曲线:是便于在图上计算高程,从高程面算起,每逢等高距五倍处的首曲线描绘成粗实线。

上图中还有一个与等高线相关的重要概念,即等高距,它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的表示,通常为2-5米,同一幅图上只采用同一等高距。

等高线的色块:用以区分不同海拔或地貌的方法。通常原则如下:从低海拔到高海拔,颜色依次为浅棕色,深棕色到深褐色;海拔逐渐下降到一定程度常用绿色(不要误认为是树林);常年积雪处会用白色表示(边有虚线);河流通常用蓝色弯曲的线条表示;湖泊则用弯曲的圈形线条表示(可以填充不同的颜色)。

等高图

一张等高图会有多种不同色块。

以下是几种重要的等高线所代表的意义——

  • 0米线:表示海平面,也是海岸线;
  • 0-200米:平原(等高线稀疏,广阔平坦);
  • 200-500米:丘陵(相对海拔<100米,等高线稀疏,弯折部分较和缓);
  • 500米以上:山地(相对海拔>100米,等高线密集,河谷转折呈V字形)
  • 2000米、3000米线:中等的山体与中高等山;
  • 4000米线: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。此类高原地形海拔高度大,相对高度小,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,顶部明显稀疏。

各种地形表达

等高图,就是一副地形地貌的速写图,各种地形都有固定的表达方式。要看明白一份等高图,关键在于准确分辨各种地形。

等高图

几种重要的地形图。

山顶——也可称山峰,山岭。等高线地形图中,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,中部等高线为山顶,会有一个三角形的符号 。

等高图

山地图的等高线数值从内至外越来越小。

盆地——等高线地形图中,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,则中部为盆地(或洼地)。

等高图

盆地或洼地的等高线数值从内至外越来越大。

山脊——等高线地形图中,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。

等高图

凸低为脊,等高线数值中间高,两侧低。

山谷——等高线地形图中,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。

等高图

凸高为谷,等高线数值中间低,两侧高。

鞍部——等高线地形图中,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。

等高图

鞍部形成示意图。

陡崖——等高线地形图中,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在一处,表示峭壁上部突出处,即悬崖或陡崖。

等高图

图中G处表示峭壁。

此外,还有一些特殊的地形,如冲沟、崩崖等无法用等高线表示,则可用一些特殊符号代表。

等高图

特殊地形表示。

相关线面表达

除了地形,等高图上还有特别标识的线面。

示坡线——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,用以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,通常绘在沿山脊及山谷线的方向上,也称作降坡线。

等高图

示坡线很短,代表斜坡降低的方向。

分水岭(脊线)——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,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,也叫分水岭。

集水线——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,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,也叫集水线。

等高图

图中MN段为分水岭,HI段为集水线。 

从下面一张实际地形与其等高图的对比中,可以直观简洁的盘读出多种地形地貌,以及山峰、山谷等处的坡度缓急。

等高图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野外求生

荒野求生贝爷各种庇护所搭建

2016-2-1 8:57:52

野外求生

在野外,什么样的水才是安全的水?

2016-5-7 19:54:57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